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提升年”行動的通知》,強調立足長效抓整改,圍繞安全底線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師德師風失范等規范整治重點建立常態化治理機制。在2024年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之后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提升年”行動,體現了基礎教育治理政策的連續性,有助于推進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往實處干,往深處行,實現基礎教育規范管理的久久為功,要重點把握并著力實現“四個轉變”。
變被動響應為主動籌謀。對于規范整治重點問題,部分地區停留在被動響應水平,平時缺乏全面周密部署。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規范管理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從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負責、為學校穩定優質發展護航的立場出發,未雨綢繆提前部署,主動排查整治校園安全隱患,盡早發現教師敷衍工作、言行隨意等師德師風失范苗頭,認真做好作業管理、考試管理,以避免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大,努力建設“零事故”校園,為學生提供安全穩定、蘊含豐富支持力和吸引力的高品質成長環境。
變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有些學校在制度執行上搞變通打折扣,很容易在不經意之間“爆雷”。學校管理者要樹立“居安當思危”“細節決定成敗”的意識,圍繞交通、食品、心理健康、學生欺凌、意識形態風險防范、傳染病防控、學生負擔調控、師德師風等各類規范管理主題做好總體規劃、細節完善,落實精細化管理。做到重細節、重過程、重落實、重質量、重效果,盡可能全面列出潛在風險點,聚焦每個風險點設計具有操作性的防范與應對流程,以數據為基礎研判重點時段、地點、人群,形成完備的規范管理方案,列明注意事項、干預流程并指定相應責任人。
變零散發力為系統聯動。規范管理常態化推進要求學校全面貫徹系統觀念,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聯動合作機制。學校應組建由書記、校長和教師、家長、社區、學生等相關主體代表構成的規范管理領導團隊,制訂規范管理方案并做好逐年完善,對照工作要求和負面清單做好針對性的整頓與干預;將規范管理融入學生培養和教師培訓,培育學生的安全自護素養,增強教師的守法自律意識,提升學校管理團隊的辦學治校能力;將規范管理與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以高標準管理為特色發展筑基。全體教職工要立足崗位承擔規范管理責任,及時將自己留意到的規范管理相關事項上報給領導團隊,在必要的情況下做好即時干預。學生也要得到全面指引,學會辨別性騷擾、欺凌、家庭暴力、體罰、心理障礙的早期信號,能夠將自己經歷或者觀察到的規范管理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給教師與家長。
變行政命令為全員共識。長效的規范管理要求從他律轉化為自律,即規范管理意識深入人心,每所中小學幼兒園養成依法依規依據教育規律開展規范管理的穩定習慣。要達成這一目標,迫切需要培育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的規范管理共識。要搭建認知腳手架,依托黨支部學習、教師大會等開展規范管理研討,聯系本校實際確認規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難點。要構建傳播矩陣,善于運用短視頻、兒歌、打油詩、順口溜、教育格言、要點口訣等人們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普及規范管理要求,讓學生牢記安全守則、善于自我調適、掌握求助方法,讓教師心中有敬畏、行動有尺度、育人有溫度,讓管理者善于發現隱患、協調沖突、兼顧穩定與發展要求。
(劉長海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民教育》2025年第1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